发布时间:2025-01-24 来源:中国科学报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琳琳团队联合德国不来梅大学教授Achim Kopf、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王大伟等科研人员,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C3008600)等资助下,在海域地震滑坡与陆上地震滑坡的对比分析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近日,相关成果发表...
发布时间:2025-01-16 来源:中国科学报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生令佳琪、研究员李鹏飞和袁超及其合作者,研究了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弯曲过程中上覆板块三维变形协调样式,揭示了俯冲带大规模弯曲驱动地壳增厚与岩浆弧迁移机制。近日,相关成果发表于《通讯-地球与环境》(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
发布时间:2025-01-10 来源:中国科学报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博士后伍纯昊和研究员崔鹏联合多位国内外学者,研究了2008年汶川地震先存断层构造损伤与同震位错的关系。相关成果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通讯》上。大地震通常会沿先存活动断裂产生显著的地表破裂,一般地表位错越大的部位,地震次生灾...
发布时间:2025-01-02 来源:中国科学报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廖泽文团队成员、副研究员程斌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多圈层作用油气富集理论等项目的共同资助下,开展了系列的烃类芳构化及其氢同位素分馏机理的实验研究,并揭示了地质体中烃类芳构化及其氢同位素分馏机理。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有机地球化...
发布时间:2024-12-23 来源:中国科学报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苏本勋对斯里兰卡碳酸岩开展了野外考察、岩石矿物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厘定其为壳源成因,同时对近二十年来报道的全球壳源成因碳酸岩的时空分布、产出特征、岩石矿物学特点、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成因机制进行了总结。相关研究分别发表...
发布时间:2024-12-09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古人类走出非洲后,在欧亚大陆的迁徙扩散、生产技术发展与气候环境和地貌变迁存在什么联系?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昝金波、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小敏以及研究员张伟林,联合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教授Julien Louys、Michael Petraglia以及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教授Robin Dennel...
发布时间:2024-12-02 来源:中国科学报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杜岩团队与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教授Janet Sprintall合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享航次计划等项目的资助下,在热带印度洋环流水团混合过程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通讯》(Geophysical Rese...
发布时间:2024-11-25 来源:中国科学报
美国地质调查局科学家Kendra Lynn和合作者研究显示,2022年夏威夷冒纳罗亚火山(Mauna Loa)喷发前,其破火山口下有持续两个月的岩浆侵入期。研究结果增进了对该火山机制的理解,或有助于帮助全球科学家更准确地预测火山活动。相关研究11月13日发表于《自然—通讯》。冒纳罗亚...
发布时间:2024-11-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由天津大学牵头建设的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5日通过国家验收,投入运行。这是中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可以为重大工程抵御自然灾害、减轻灾害风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为保障重大工程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大型地震工程模...
发布时间:2024-11-07 来源:中国科学报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长江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马思源在长江大学教授夏小平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何斌的指导下,运用十万大山拉分盆地证据揭示了印支与华南不规则板块的穿时碰撞。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美国地质学会刊》。一些学者认为,十万大山盆地及...
发布时间:2024-11-01 来源:中国科学报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地化所)的研究人员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的资助下,基于界面成像方法揭示长白山火山区下方穿岩石圈的岩浆系统。相关成果发表于《地质学》(Geology)。长白山天池火山是我国规模最大、灾害性喷发风险最高的活...
发布时间:2024-10-25 来源:科学网
今年7、8月份,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多次喷发,降落大量火山灰。如何能将这些火山灰“变废为宝”?意大利卡塔尼亚大学团队正在对此研发一项技术。埃特纳火山海拔3300多米,活动频繁,大量火山灰随风落到附近城镇。其中,埃特纳火山东南方向的扎费拉纳市是近期受火山灰影...
发布时间:2024-10-18 来源:中国科学报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副教授陈克杰团队及其合作者在《地质学》发表最新研究,剖析了活动褶皱冲断带长期褶皱生长和瞬时同震变形之间的关系和协调机制,为理解突发、剧烈的地震如何影响到数百万年的慢速、渐进的褶皱变形、地形塑造提供了新视角。活动褶皱冲断带分...
发布时间:2024-10-12 来源:中国科学报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王大伟团队与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徐景平团队等合作,重建了海底峡谷浊流的沉积动力过程。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通讯》(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论文第一作者、南方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杨宇平表示,据估计,每年有超过100...
发布时间:2024-09-23 来源:中国科学报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徐敏团队和特聘研究员林间团队与合作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研究揭示了北印度洋莫克兰俯冲带的地壳结构及其地震构造意义。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
版权所有:365BET官方网站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边家村水文巷四号
电话:029-88465498(应急值班) 邮编:710068
陕ICP备11004727-1号 网站标识码bm53260001 陕公网安备61010302000295号
网站地图 手机版